群芳譜
花神序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流傳至今的國家,在這悠久的歷史長河中積淀了燦爛的文化。這種文化的傳承除了表現在正統的文化經典中,更是淋漓盡致的演繹在民風、民俗中;ㄎ幕沁@些民俗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人們喜愛花草――她們吸納濁水污泥,糞土敗葉,開出了美麗的花朵――正表達了人們在平凡的生活中向往美好未來,渴望生命如鮮花一樣通過綻放而得以升華!
談到花草,離不開四季更替,春夏往復。中國的農歷,把一年分為四季,每季為三個月。分別被稱為孟、仲、季月。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構成了完整的一年。日升日落,月圓月缺。一年年,節氣循環往復。人,生于天地之間,效法自然,遵循著天地日月的規律生存、活動、繁衍,什么季節就做什么季節該做的事,什么季節就賞什么季節正開的花。眾多的草木隨著四季的輪回榮了枯,枯了榮,生生不息,年年如此。這是人道,更是天道。
這些花朵開在四季,以最美的身姿帶來四季的消息,顏色繽紛,香馨迥然。她們在自然中凝集了不同的信息,綻放出不同的生命!如古人所言:“梅標清骨,蘭挺幽芳,茶呈雅韻,李謝弄妝,杏嬌疏麗,菊傲嚴霜,水仙冰肌玉膚,牡丹國色天香,玉樹亭亭皆砌,金蓮冉冉池塘,丹桂飄香月窟,芙蓉冷艷寒江” 。賞花,正在于悅其姿色而知其神骨,在品味每一種花的獨特韻味中,而深得其中情趣。古今多少人,讀懂了花的品性,也由此升華了心靈。修養品格,潔身自好,超然物外。
花神,當人們無以尋覓他們的芳蹤,只是在凝視千嬌百媚的花朵,被這些自然界的生命深深打動時,人們深信,這些如此迷人的天地造化,也定和性靈之人一樣有著豐富的情感和精神特質。于是,人們將鮮活的人生經歷以及在這種人生經歷中所彰顯的精神品質來比擬花的品性。表露了人們效法自然,修養品格,以文化潤化生命的愿望。于是,花神就這樣穿越宇宙的紅塵,衣袂飄然在人們的心中。
十二月花神的說法,。更多的是與花有關的故事和傳說。那精忠報國,武藝超群的楊六郎;忠于一夫,貞烈的綠珠;逆著命運,極盡于生命的楊貴妃;為官為民忘軀,為民便寄情山水,才情橫溢的白居易;忍辱負重,香消救國的西施;貌丑卻恒護有情的鐘馗;歸隱田園有饑饉之患,無自衰之情,沉醉于山野的陶淵明;巾幗英雄老令婆;他們帶著十二個月不同花朵的芬芳氣息,慢慢地走進你我,日久彌新。生而為英,死而為靈,當人們根據歲時花信的規律,以十二個月冠以花名,奉其為十二月花神時,這些感人肺腑,引人遐思的故事寄托了人們多少美好的懷念、嘆惋與重重的敬意,喚起了多少心靈的升華和人格的提升。也許生命本然就該是這樣吧!在紛繁蕪雜的紅塵中,譜繪出率真性情下的五色人生!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行一部史,一句一段情;一年四季,寒來暑往,觀一觀花色,品一品花香,賞一賞花容——在這個文化長廊里請暫且放下塵勞,信步尋蹤,在四周靜謐的花香中,可以讀得到侍菊東籬的陶潛,隱約中溪邊浣紗的西子沉了魚,猶抱琵琶的昭君落了雁,霓裳羽衣的玉環羞了花,顧盼生情的貂蟬閉了月;恍惚中來到香山居士白居易的桌旁,嗅到了他桌上焚起的紅土沉香,看到了他青瓷杯里茶氣的氤氳,透過他桌前的小軒窗向外望去:梅花開了,杏花開了,桃花開了;ㄌm香了,桂花香了,菊花香了。牡丹在洛陽,茶花在大理,幽蘭在空谷,芙蓉在路旁。不用千里迢迢跋山涉水,靜下心,放慢腳步,漫步、漫步,開始一場與花神的邂逅......